非瘟常态化下猪呼吸道病控制步骤

   

从2021年开始,非洲猪瘟呈常态化发生,以低毒力的变异毒株为主要流行毒株,疫情呈零星或散发态势但顽固存在。发病猪场疫情持续时间长,病程长,临床症状多样化。此种流行形势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和生物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其它猪病,尤其蓝耳病及其相关呼吸道疾病仍然在猪场普遍存在,和非瘟交织在一起,给疾病控制带来非常复杂的挑战,猪场的临床用药也需要一些新的思路。


一、    做好预判

现在的非瘟很狡猾,要想战胜非瘟需要棋高一着,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要“预判出他的预判”。所以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和反应是很重要的。

猪场咳嗽几声,或者有一头猪发热,是常有的事,没有必要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刚转群、卖猪后几天,同时有多头猪发热和发红,那就要警惕了。“有三头猪发烧,必须立即报告老板。”这是某个养猪行家的经验之谈,值得借鉴。


二、    鉴别诊断、回答问题、是不是非瘟?

如前所述,现在的非瘟很“狡猾”,仅凭临床特征无法确诊,因此必须采样送检。目前非瘟检测的“金标准”是荧光定量PCR,但是也有一些适合现场的快速检测方法,比如胶体金试纸条,和LAMP等方法,值得猪场现场试用。


三、    两种选择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对发病猪及其环境应采取封控措施。结果出来后有两种选择:

(1)    确诊中招了,此时应执行相应的法规和流程。不要抱侥幸心理。

(2)    排除小非,很好,但是麻烦才刚刚开始。此时需要执行以下措施。


四、    隔离、淘汰和清群

这是降低猪群呼吸道疾病流行和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

(1)    隔离 群体性呼吸道疾病出现后,最重要的措施是减少受威胁的猪群,这和人的新冠肺炎的群体管理是一致的。因此此时将病猪所在的栏圈、栋进行适当的隔离是必要的。虽然有时候不起到什么作用。

(2)    淘汰 养猪生产不涉及人道主义,因此对于无治疗价值的猪须及时果断地淘汰。淘汰病猪或者受威胁的猪更多的是管理性工作,淘汰多少、何时淘汰,常常取决于个人管理上对猪群价值和风险的判断,而非技术上的细节。

(3)    清群 清群和淘汰有联系,也有区别。清群意味着更大规模的主动淘汰,对猪群采取整群清除,或者换一个地方饲养,将原来的猪舍空置一段时间,对后续生产有很大的好处(图1)。


图1  部分清群可以明显降低保育猪的发病死亡率(伍绍钦,2021-5)

操作方法:把保育或育成阶段的猪只转走后,空置1~2周(最好2周)。2周内须进行用3种不同的消毒药,分别于1、13、14天进行消毒。效果:某保育场清群前8栋保育舍的平均死亡率为4.71%。清群后近半年,8栋24批保育猪的平均死亡率为0.77%。


五、    生物安全和基础管理工作

上述隔离、淘汰和清群就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加强消毒、注意人员、车辆、器械和兽医操作的消毒是疾病控制的最重要的措施。非瘟之后,猪场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和卫生消毒较以前提升明显,但传染病对生物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很小的漏洞就可以引起新的感染和传染,这在人的新冠肺炎流行中已经反复得到证明。

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是三项内容:寄生虫和环境害虫的控制、防止饲料霉菌毒素、防止应激。对应的药物将另外单独介绍,在此不一一赘述。

六、    调整免疫

猪场出现呼吸道疾病意味着病原的暴露和群体免疫状态低下或者免疫失败。原来的免疫程序要么存在漏洞,要么疫苗毒株和病原的血清型/基因型不相符。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很多,真正有效的疫苗很少。蓝耳病疫苗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其它大多数只能减轻临床症状或减少病原,无法阻止感染,也不能完全清除病原;细菌疫苗注射后还有副反应。

(1)    如果确诊细菌性疾病,则可以在接下来的3-6个月时间,对临产母猪和仔猪(3-5周龄。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则在7-8周龄)同时注射细菌性疫苗。等到疾病平息后可暂停该疫苗的免疫。

(2)    如果确诊圆环病毒、伪狂犬野毒或肺炎支原体疾病流行,可以在前期免疫的基础上注射”加强针”(如增加伪狂犬灭活苗注射、圆环病毒疫苗加强一针),或者更换疫苗,比如将单针的喘气苗更改为双针型,伪狂犬疫苗、圆环病毒疫苗甚至可以更换厂家。

(3)    蓝耳病的免疫既涉及到疫苗与流行毒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也与疫苗本身的安全性和诱导免疫的效力有关,更不用说对疫苗的建议完全在药厂的嘴巴里。所以选择蓝耳病疫苗很多时候是碰运气。


七、    药物控制

1、为什么用药效果达不到预期?

对于呼吸道疾病,药物控制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猪场的指望。药物方案变化多样,很多时候,用药后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以下原因限制了用药的效果:

(1)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复杂,常为混合感染,药物无法覆盖所有的病原;尤其是目前还几乎没有控制病毒的药物。

(2)猪场用药方案的确定基本上是根据经验,而不是通过系统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后确定;在规模化猪场为了简化管理,制定几套“标准化”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方案,这些都导致用药不精准。

(3)微生物耐药导致抗菌药失效。

(4)呼吸道疾病发生过程中,猪群常免疫力低下,机体自身修复能力差,影响药物疗效。

(5)投药方式或操作的限制,导致有效吸收利用的药物浓度无法达到治疗要求。如拌料给药时猪群采食量下降,饮水给药时因担心浪费而间歇性供水,因生物安全和人力的考虑而放弃个体注射治疗等等。

2、用药的原则:

(1)通过正确和完整的诊断确定用药方案,对症下药。

(2)注意用药时机。一般群体预防给药,可根据疾病发生的预判,在疾病流行前1-2周用药。疾病流行期则应够果断立即用药。

(3)适当联合用药。在呼吸道疾病控制中,需要将抗菌药、抗病毒药物(如中药等)、抗炎药、提高免疫力药结合,形成组合方案。

(4)确定用药程序,包括:给药途径、剂量、疗程、药物配伍时可能的拮抗等等。

(5)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6)群体治疗为主,个体治疗根据条件灵活开展。


上一篇 : 非瘟常态化下猪呼吸道病控制步骤
下一篇 : 春天之约 |黎耀药业2023年第一届黎耀光谷动保国际论坛圆满举办